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致敬新时代 砥砺奋进40年】京畿阳光风景带 碧水护绿尽清新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8年08月27日

 

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创造了全球瞩目的伟大奇迹。在重大国家战略的支撑引领下,作为河北省面积最小的设区市,廊坊紧抓机遇积蓄能量,奋力书写了改革开放的“廊坊篇章”,创造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廊坊成就”。

 

40多年来,历届市委、市政府深谋远虑,与时俱进,励精图治,勇于担当,环境保护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昔日黄沙漫天、污水川流的廊坊已紧随新时代逐步走向天蓝、水清、地绿新境界。廊坊人伴行生态文明的铮铮战鼓,用只争朝夕的不懈努力,凝聚成与市委市政府同心前行的绿色洪流。如今,新兴产业发展迈入快车道、规模以上企业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改革开放40年来,廊坊的制造企业通过技术改造、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智能化、大数据、绿色化发展步伐稳步推进。

 

廊坊人创造了自己的辉煌历史。改革开放带来的丰硕成果已经惠及普通群众,让人们收获了满满的幸福感……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惠民利民落到实处

 

“‘廊坊、廊坊,爆土扬扬,裤衩大街,一片平房。逛逛市场,三角地上……’我1976年开始在廊坊做环保工作,40多年来,我参与并见证了廊坊生态环境的起伏变化。”87岁的老一代环保人宋彩芹说,当时的廊坊没有一条像样的街道、马路,较为繁华的地方只有一个小火车站和车站外的一小片三角地。车站附近还遗留着日本侵略中国时期的碉堡、营房,到处是坑坑洼洼的泥泞土路,到处是那滋生蚊蛇的臭水沟渠和臭水坑塘,烟囱里冒着黑烟、垃圾遍地。一晃40年过去了,曾经的大土岗、黄沙滩、臭水沟早已变成了今天的人民公园、街心花园、步行街。冒着黑烟的大小烟囱不见了,漫天飞扬的沙尘消失了。刺鼻的空气清新了。廊坊在不知不觉中变得又绿、又净、又美、又舒心养目了。“生活富裕,生态美好,始终是我的梦想。作为一个在廊坊环保事业奋斗多年的老环保人,看到今天如此美好的廊坊市容市貌,真得很欣慰。”宋彩芹说。

 

老人的话说出了很多廊坊人的心声。40年来,廊坊的环境变化有目共睹,人们的获得感逐年上升。只要天气好,家住大厂回族自治县的王宇总会在潮白河万亩银杏林走一走,徜徉在美丽的风景与满眼绿意中。“这可是环京最大的银杏森林,已成为京东生态绿洲、北京副中心旅游后花园。”王宇骄傲地告诉记者。

 

像这样的亲绿、亲水、亲自然的佳地,在廊坊还有很多。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018年,廊坊持续强化生态修复,大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创建,以北京城市副中心、北京新机场、雄安新区边界地区生态修复为重点,启动大规模、高档次、新机制国土绿化攻坚行动,全年营造林绿100万亩,其中新造林3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1%以上。

 

成绩就是最好的证明。2005年,全国首家全市域ISO14000国家示范区在我市创建完成;2006年,我市被命名为河北省第一个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成为全国7个被联合国表彰的保护臭氧层示范城市之一,在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上市环保局被命名为全国环保系统先进集体;2007年,作为全国三个省市之一,我市接受了世界经合组织对中国十年环境绩效的评估,为国家争得了荣誉。2017年廊坊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2013年增加82天,达标率增加23.1%,重污染天数减少52天,颗粒物、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较2013年降幅达34.1%至69.6%。2017至2018年秋冬防期间,PM2.5浓度下降至58微克/立方米,在“2+26”城市正排第2名,重污染天数比2016年同期减少30天,改善率为83.3%,在“2+26”城市中正排第一名……今年上半年我市市区达标天数为103天(其中一级天数11天),达标率为58.9%,与去年同期(95天)相比增加了8天;重污染天数为6天,与去年同期(21天)相比减少了15天……

 

产业脱“黑”向“绿”经济华丽转身

 

初秋的廊坊,风清雨润。在大厂影视小镇,英伦风格的建筑有序排开,高标准的影棚错落有致,大门处有醒目的“梦之瞳”。作为两大抓手之一,文化产业在大厂蓬勃发展,影视小镇已形成了覆盖人才孵化、前期拍摄、后期制作、产业配套、关联领域的全产业链,且每个环节都有龙头企业。央视和许多省份的知名栏目都在此录制推广,“全产业链”让大厂影视小镇在全国独树一帜。

 

同时,全域旅游作为另一大产业发展抓手,与文化产业并驾齐驱。今年,大厂将实施文旅互动,着力打造清真食品国际小镇、中国出版融合小镇、夏垫非遗古镇、中国戏剧小镇、创意田园小镇、影视小镇6个特色小镇,将旅游要素融入特色小镇建设中。在大厂,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正在崛起,基本替代了原有的对环境有污染的产业。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廊坊正在构建以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为主体的生态经济体系。

 

在香河机器人小镇,记者了解到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业内“巨擘”飞马机器人在落户小镇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又刚刚做出了扩大生产的决定,今后还将在这里测试新机型。未来飞马机器人在香河将实现年产500-1000架工业级无人机的规模,销售收入将突破亿元。机器人小镇对高端企业、创新型企业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奠定了香河在智能机器人领域的产业高度。从家具产业到机器人小镇,香河县的产业变迁也是廊坊新旧动能转换、重塑生态经济体系的缩影。

 

今年7月初,廊坊霸州市晒出上半年工作“成绩单”:全部财政收入27.8亿元,占全年任务数60.5%,同比增长10.7%……曾经的钢铁重镇“壮士断腕”,经济指标再次“惊艳”廊坊。2017年12月7日,曾在霸州经济发展中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钢铁业退出历史舞台,霸州自此成为“无钢市”。财政收入曾多年名列前茅的霸州,退出“无钢市”后一手抓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动能培育,高质量发展渐入佳境,以休闲与烘焙食品、中央厨房为两大重点方向的都市食品产业快速崛起,世界500强、中华老字号、全国知名品牌纷至沓来,休闲食品产业园全部建成投产后利税将达到40亿元,将成功续写往日辉煌。

 

“廊坊与京津山水相连、大气相通,发展经济必须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区位优势,坚守生态底线,着力在河北率先闯新路、谋新篇。”廊坊市委书记冯韶慧说。

 

重污染、高消耗项目,坚决拒之门外;现有低端落后产业,加速调整淘汰;域内4家钢铁企业,2019年全部退出;将“大智移云”确定为首位产业,吸引了华为云计算基地、联通华北基地、润泽国际信息港、菜鸟网络中国智能骨干网枢纽节点项目等一批重大项目,全力打造全国领先的大数据应用先行区。“一批百亿元、十亿元级的项目,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澎湃动能,也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调整,绿色、高精尖产业已逐渐挑起区域经济大梁。”廊坊市发改委重点项目办常务副主任董丽萍说。3年来,廊坊引进京津资金1219亿多元,新型显示和智能终端、电子商务、大数据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快速推进,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产业全面开花,蓬勃发展。

 

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路上,廊坊找准了新路径,发展方式实现了新转变,“大智移云”、高端装备制造、生态旅游、生命健康、文化创意等环境友好型产业逐渐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润泽科技、华为云计算、京东电子商务产业集群等一大批百亿元、十亿元级高端项目相继在廊坊落地生根。

 

利用毗邻京津丰富创新资源的优势,廊坊还着力构建“北京研发、廊坊转化”协同创新共同体。廊坊市科技局副调研员赵强说,廊坊已全面启动科技研发创新成果转化引领区建设,与北京中关村、高等院校和创新型企业建设长期合作关系,引进最新科技成果和产业项目。全国首家家博士后成果转化基地、清华大学重大科技成果(固安)中试孵化基地等项目,使科技创新逐渐成为廊坊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生态由“劣”转“优”跳出“阵痛”期

 

在紧抓绿色经济的同时,廊坊将防治大气污染、修复生态环境、打造环京津绿色屏障作为重要任务,强力推进。“持续打赢蓝天保卫战,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每周雷打不动调度指挥。实打实、硬碰硬的出台真抓实干举措;借力专家智慧,科学精准治霾;污染企业加速淘汰;强力淘汰燃煤锅炉,四大行业实施脱硫脱硝技术提标改造;‘电代煤’‘气代煤’工程逐步推进;推动城区工业企业调整和退出;加快实施热电联产改造……;在全省率先建成147个乡镇(街道)和园区环保所、建成90个乡镇空气质量监测站,通过传导治霾压力,让廊坊的空气质量迅速改观。”廊坊市环保局党组副书记李春元说。

 

2018年,我市在历经5年强力攻坚,取得大气污染防治辉煌战果之际,又强力出台了大气污染防治和水污染防治未来3年攻坚作战计划。35项重点工作任务将强力推进我市大气和水污染治理产生质的飞跃。

 

一座城市地面的水域、上空的空气,就像城市的血脉,为城市发展提供着不竭动力。

 

畅通城市“血脉”,从“治水”开始。当前,我市已在城西河北段清淤3.5公里,城北河清淤4.65公里,合计长度8.15公里;结合铁路北污水处理厂建设和城区污水管网工程改造,进行水环境治理,对发现的各类排污口进行污染源治理或排污口封堵,从源头保持水体干净。同时加强污水处理厂建设,增强用水承载力。

 

走进廊坊凯发新泉污水处理厂,进厂污水通过粗、细格栅进入厌氧缺氧池,大量微生物菌群将水体里的污染物滤清。该厂日处理污水规模为8万立方米,目前正在扩建中。厂区东侧,新的生化池、膜池正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施工,扩建规模为每日6万立方米,出水水质将达到比过去更高的京标B标准,力争年底前具备通水条件。

 

据了解,今年我市以建设“海绵城市试点”为抓手,投资4.2亿元,启动建设了永兴路南延配套的3座雨水泵站和龙河高新区1号、2号雨水泵站以及市区污水管网配套完善工程。远期再谋划建设9座雨水泵站,使泵站排水能力提升至324立方米/秒。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彻底解决“城市看海”的问题。

 

“让百姓呼吸新鲜空气,就是最大的民生。”如今的廊坊,每个城市细胞都渗透着绿意。只争朝夕、真抓实干的进取精神;共同关心自然环境,共同珍惜绿色生态,共同守护绿水青山,已成为全市人民共识;绿地常在、清水长流、蓝天永驻、繁星闪烁、高质发展、生态兴市,在廊坊已初步实现……




  • 相关报道
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维护 公安备案号:13100302000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