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廊坊市打造“只此青绿”好生态

文章来源:廊坊日报发布时间:2022年06月28日

近日傍晚,一道彩虹装饰了雨后的蓝天,也扮靓了人们眼中的风景。安次区居民张宇用手机镜头捕捉到了美丽瞬间, “这几年,蓝天、白云已经成为常态,公园绿地越来越多,河水越来越清,带着孩子到龙河中央公园、龙河岸边游玩、露营成为周末新的打开方式。”张宇说。

近年来,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廊坊市统筹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要素,通过蓝天保卫“提气质”,碧水保卫“强水质”,清废净土“优土质”,精准治污成效显著,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蓝天白云、绿水净土成为人们最真切的幸福。

10年前的廊坊,曾有过雾霾“围城”的经历,这是全市人民的心肺之痛,也是廊坊市转型发展的阵痛。2013年开始,廊坊市打响大气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扬尘治理、散煤整治、重点行业企业污染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能力提升等攻坚行动。以“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决心,清退全部钢铁产能1974万吨,整顿“散乱污”企业1.6万家,累计实施工业技改项目2396个,一条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径铺展开来。

面对臭氧污染难题,廊坊市以“差异化”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差异化错时生产、差异化减排限排、差异化执法监管、差异化资金奖补和差异化深度治理,引领涉VOCs和氮氧化物排放企业走良性参与治污之路。

不仅持续退出全国重点城市“倒排前十”,且空气质量年年都有大幅度提升。截至5月31日,廊坊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3,同比下降9.4%,PM2.5平均浓度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2%;PM10平均浓度 73 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1%;优良天数111天,同比增加6天,优良天数比率达73.5%;重污染天数实现了自2013年开展大气污染防治工作10年来首次“清零”。

初夏的安次区东张务人工湿地,芦苇、香蒲繁茂生长,河道内水质清澈、碧波微澜,成群的鱼虾在水中畅游嬉戏。

“经过几年的治理,龙河水越来越清,景色越来越美,每年来此栖息的水鸟也越来越多。昔日的‘臭水沟’已然变成了如今的‘幸福河’。”安次区水利局局长张继东介绍,近年来,安次区紧紧围绕碧水保卫战和“水十条”任务要求,将完善功能、修复生态、打造水景有机结合,强力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推进主城区加快迈进“龙河新时代”。

水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的灵气、活力和品质之源。廊坊境内河流众多,素有“九河下梢”之称。近年来,廊坊市深入推进水污染整治,坚持统筹上下游、左右岸,推进水环境全流域系统治理,组织开展多项水污染防治工程,加快推进污水收集处理基础设施建设,严格管控白洋淀流域入河排污口。截至目前,廊坊市9个国省控河流断面全部达到或优于地表水Ⅳ类水体标准,优良水体比例创历史新高,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稳定保持100%,全市水生态环境质量稳中向好。

为突出源头防范、标本兼治,廊坊市着眼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两手抓、两手硬,大手笔推进河长制,系统治水。市、县、乡、村四级河长管好“责任田”,承担起全市河渠的治水重任,持续改善河流生态环境,促进河道流域展“新颜”。今年3月4日, “水润廊坊”誓师大会 — —2022年度廊坊市总河长暨水利工作会议召开,我市全面启动“水润廊坊”建设行动,开启了全力打造“水润之城” “水美乡村”的新篇章。

在全面优化水环境的同时,廊坊市以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为抓手,紧扣生态修复主题,大规模推进国土绿化,不断擦亮“京津走廊、绿色廊坊”生态名片。

全面推行四级林长制,科学开展植树造林工作,加强森林抚育和退化林修复,加强城市公园、城市绿地、郊野公园建设,加强村庄绿化,全力推动县级开展国家和省级森林城市创建活动,提升国土绿化层级。2019年我市荣获“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去年以来,廊坊市重点围绕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北京城市副中心三大区域接壤部位,科学规划、精准造林,将造林绿化由数量规模扩张型向结构优化、高质高效型转变。2021年,全市共完成营造林17.12万亩,基本形成了具有北方特点的“绿廊相连、绿道相通、绿网相扣、绿水相依”的生态城市和森林城市。


  • 相关报道
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维护 公安备案号:1310030200065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