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园地
首页 > 环保园地

提升基层执法能力的几点思考

文章来源:中国环境报发布时间:2021年08月16日

生态环境部近期公开发布多起重点排污单位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查处典型案例。案例中提到的诸多违法事实引起笔者深思。各级执法人员经常深入这些企业进行各种检查,为什么违法行为长期得不到查处,原因何在? 
当前,企业越来越重视在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提质增效上下功夫,使用设备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重点行业企业的在线监测设备。由于系统复杂,涉及知识面广,部分基层执法人员短时间内还未及时掌握设施设备的工作原理、检查方法及检查要点,一时还未形成对新装备的执法能力,监管难度增大。

随着企业生产、污染治理设施设备的更新换代,设备的正常运行仅凭肉眼难以判断,需要借助一些符合新装备要求的执法、监测仪器辅助检查。但基层执法人员的检查、检测设备更新速度较慢,造成执法装备落后甚至缺失,已不能适应当前的执法监测需求,致使个别企业违法行为难以及时查处。
由于这些现象的存在,部分基层执法人员在现场既发现不了主要问题,也提不出针对性问题,更遑论解决问题和发现数据造假等能力。不仅严重影响了整体执法效能的提升,也不利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因此,基层执法能力亟待加强。
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科技监管、监控装备种类多,原理复杂,体系庞大,涉及知识面广,要全部弄通掌握,不是短时间内就能做到的。可以优先选择本区域、本辖区实际装备类型进行学习,通过专家授课、视频教学、网络查询、能者为师、个人自学等方式方法,全面了解并熟悉这些监控系统的功用组成、基本原理、结构、主要监测指标、仪器监测方式等。同时,必须熟悉并掌握各项生态环境保护标准,包括这些监测系统的技术规范、检测方法,以及有关行业系数、参数等,做到有的放矢。
提高实战经验,全面掌握执法检查要点。要充分利用聘请专家组现场指导、上级专项检查组现场检查、现场与运维专家交流互动等机会,在实战中细心观察、认真学习,全面掌握基本检查方法、步骤及检查要点。还要学会通过仪器中的数据及历史记录,判明企业污染状况及工作情况。通过比对历史生产参数、停限产参数、行业参数、治理参数、排放数据等,学会判断数据产生异常的原因,学会通过代表性参数,分析判断企业停限产、超标排放等情况。现场中边查看、边询问企业及运维人员,对于说不清、道不明原因的,要刨根问底,这些问题往往是查处的突破点。
培养骨干队伍。查处篡改数据、弄虚作假等违法案件,不但需要具备懂得设备工作原理、掌握执法检查要点且具有执法经验的执法人员,还需要懂电子、网络知识执法人员的密切配合。要在本区域、辖区内培养和选取具备这些特殊条件的执法人员,组成骨干队伍,专啃“硬骨头”。锁定证据后,及时移交当地环安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共同查处。


  • 相关报道
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主办 廊坊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维护 公安备案号:13100302000656号